网站首页 咸宁看点爱心咸宁党建党史清风锐眼平安咸宁香城管家特别关注协会动态志愿风采健康快讯校园雷锋系统传真咸宁好人
咸安区:双垅村:脱贫路上的美丽答卷
发布时间:2020-04-13 浏览:

本网(华文高 特约记者胡剑芳)咸安报道;

听闻大幕乡双垅村扶贫产业发展火,人居环境整治措施硬,村湾改造变化大,4月10日,笔者与记者一行从城区驱车40多公里山路,前往探访。

车子在竹林夹道的竹木绿波里穿行,移步换景中,一幅绿色生态与产业脉动相融的山水画卷恰似水墨天成,心情格外惬意。

刚进村口,只见一个个刚砌挖的荷花池连垄成片,一条刷黑硬化的公路干净整洁蜿蜒起舞进村入户,公路两旁白墙黛瓦的民房错落有致,一幅幅反映双垅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的绘画与青山浑然一体;经过整修一新的一个桥面,旁边一个投入200余万元的文化广场呼之欲出,广场地面砖已铺设,花坛,绿化树,矮植己栽种,施工已接近尾声。公路两侧,扎扫帚大户,竹艺情工作室,竹炭厂,竹签厂等一个接一个,一个楠竹产业红红火火……

“离家留恋千山绿,劝君防火实且严。战疫战贫齐努力,复工复产生活甜。"村委会的滚动显示屏上,一则温情宣传标语点出当前村工作重点。

“欢迎大家来双垅村指导工作。"村支部书记朱记朱万泽见有人来热情地当起了讲解员。

古树掩映的村委会场地已刷黑,四周墙面上布满红色标语,最高一栋平房已被驻村帮扶的武警湖北省总队投入18万元改造文化书屋,成为村民扶志基地。

“说不定书里的一句话,一个技术就能影响到村民,改变其命运。"说起资助办乡村书屋初衷,武警湖北总队司令员黄文辉说,要依靠竹资源发展竹产业,先后2年砸入300万元资助竹产业发展。

“再也不要儿子给生活费了,在竹厂做卫生工资每月1600元,空闲时加点班来数下竹签,每月又可挣1800呢。"在双垅竹加工厂,15组70多岁的贫困户罗和村一脸高兴地说。

“除了安排 10多个贫困户在竹厂上班,整合各方资金投资近870万元的竹炭厂投产后,可吸收村里30个劳动力上班,还可给15个贫困户分红,确保贫困户不返贫,还可年上交村集体收入24万元。"朱万泽说。

在双垅村7组庄屋罗,曾因一场车祸陪40多万的村民万罗光贤、朱秋先夫妇,靠捡竹枝带3个村民一起扎扫帚,如今成了村里的脱贫致富之星。

“欠帐已还清,一个月销1万把扫帚,年收入5到6万块,不愁吃不愁穿哩,日子一日比一日好。”52岁的朱秋先笑道,带着一对孙子在自家一幢二层楼门前玩耍。只见房子旁边的大棚子里,堆满了扎好的扫帚,几个村民正在忙着扎帚赶货。

在双垅竹艺情工作室的展示架上,竹灯,竹篓,竹包,竹篮,竹桌椅,竹床琳琅满目,一个70岁老人正专注地在制作竹灯。

“一根竹根竹兜往年只能烂在山上,村民挖来,30一50元/个,经加工打磨,可卖出翻几倍价呢。”生于94年年轻竹加工艺人贺灿笑道。

车沿着一条九曲回肠的刷黑的四好农村路开往白云山方向。向上看,手可摘白云,向下望,脚踏千山顶,樱花开过,映山红次第争艳,生态美如画卷。

“这是村里的1600亩高山云雾茶基地,海拔500米以上,绝对有机绿色无污染,芬芳可口,每天有五六十人上山采茶呢。"朱万泽介绍。大家被眼前美丽的白云山茶叶绿浪吸引着,不自觉参与摘茶体验中。

“每天摘5斤左右,20元一斤,还包四菜一汤中餐哩。”离茶园一公里的村制茶车间门口,贫困户徐秋先在排队称摘的茶叶,边介绍采茶情况。69岁罗大宝婆婆,在茶叶基地锄草,一天也可挣一百元养活自己。

“均匀投叶,高温杀青,颜色就好。杀青是关键,色泽一致卖相好价才高。”在车间,制茶技术员杨前江边给机器喂茶叶边道出制茶秘决,一天可制鲜叶500斤左右。

除了山上千亩野生中药材黄精之外,村里还引进大户种植了800余亩黄芪、伏芩等,建成高山中药材基地,通过收取分红等增加村集体收入。

沿路的山头,只见相关部门正在架设风力发电的基桩,据说28个风力发电点有20个建在双垅山上呢,这将成为村集体收入又一来源。

生态美,环境优,产业火。如今的双垅村,一甩过去守着青山过穷日的旧貌,在省市区乡各级帮扶工作队的支持下,在脱贫致富路上奋力书写最美答卷。

 

编辑 柳钰